找到相关内容721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圣凯法师:《起信论》与宋代理学

    ;。从不生不灭义来说,就是真如义;从诸法理性说,一切法平等,超越言说、文字、心缘的境界,这是与唯识、中观的说法相一致的;但是,《起信论》把不生不灭的真如“法性”说成众生的&...

    圣凯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63284595.html
  • 索达吉堪布:《解义慧剑释》讲记 第七课

    二(彼之作用四法依)分二:一、总说;二、别说。   己一、总说:   如此深与广,慧眼睁开已,   定见佛佛子,诸具大慧者。   由经之妙道,显密乘法理,   难得谁已获,莫令空无果。  ...

    索达吉堪布

    解义慧剑|二谛|窍诀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3445986465.html
  • 佛说盂兰盆经解

    此藏所诠,全是戒学。   论藏:论是辩论讨论,是佛诸弟子根据经律辩论而来的,也分大小两种,大乘论如智度论,起信论,所辩全是大乘修证法理,直指明心见性,人人皆可成佛。小乘论,如阿毗昙等论,所辩唯是决择...要使我们见到闻到有所警惕而已。   丙五 为母悲救   目连悲哀,即以钵盛饭,往饷其母。   悲哀,目连虽证法理,已破我执,以本来说,应无世间悲喜哀乐情绪,现在示现悲哀状态,这是表现目连孝笃天真,...

    纯果法师

    孝亲|盂兰盆经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9/07191290072.html
  • 解严后新兴台湾佛教教派的理念及其形成原因

    戒律的规制,倘于后来现实的发展中出现了抵触「众生平等」之了义教,抵触「令正法(或梵行)久住」的根本法之现象,都应基于此一法理而予以废除!   尤其是在尼众的质与量都较比丘为佳的今天,比丘基于大男人...

    杨惠南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022291832.html
  • 伦理学中的形式与实质

    范畴,而伦理学则与目的相关。这一看法所指出的是如下事实:在法理关系的领域,行为只要合乎一般法规即可,而无需再追问该行为的目的;在伦理学领域,行为的性质不仅与是否合乎规范相关,而且涉及行为以什么为目的(...

    杨国荣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111091963.html
  • 贵州佛教历史

    ,有一定影响。密教僧人多重术数而轻法理,迎合世俗的需要,祈福禳灾。贵州文化落后,巫风盛行,故密教一传入贵州,便很快为黔地的官僧士民普遍接受,迅速传播。当时黔中名僧有白云、寂明、自然、月溪、洒洒、愿如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5892785.html
  • 不空三藏是长安佛教和五台山佛教的一位重要高僧

    的转轮圣王。如不空将肃宗、代宗比作转大乘法轮、以正法理国的金轮帝王,目的是宣扬帝王盛德,维护其统治,并获得帝王的支持,弘扬佛法。   在不空修持的密法中,还有一种大乘经法,表达了他的护国思想。所谓...

    崔正森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323493391.html
  • 莲池大师与古杭云栖寺

    念佛法门的方便门,指出:“念佛一门止观双备3”相较于其它三种念佛,持名念佛则更为胜异方便:“观法理微,众生心杂。杂心修观,观想难成。大圣悲怜,直劝专持名号。艮由称名易故,相续即生。此阐扬持名念佛之功,...

    宗淼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15281195064.html
  • 即身成佛心要[罗珠丹巴活佛讲授]

    我们的心理状态,这是不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用?所以就有了这种果位上的菩提心修法。    可以说,这个菩提心教授是相当完整和系统的,整个仪轨完全是按照成佛的程序来修持,蕴含着甚深的法理。我们修持它,...

    洛桑成列·确吉坚赞(罗珠丹巴)仁波切讲授

    |道次第|成佛|密宗|空性|双运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0/10/15174795896.html
  • 益西彭措堪布:佛说无量寿经讲记(三)

    死板、僵化而不变通(所谓法无定法,就是这个意思。但也要知道这里说的“法”是指手法、方法,不是指法则、法理。佛法的原则、原理是永无改变的)。所以“方便”,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

    益西彭措堪布|佛说无量寿经讲记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4/03/095651325684.html